正在編輯 2014年中華隊記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警告:您沒有登入。

您的IP位址將記錄在此頁的編輯歷史中。
該編輯可以被撤銷。請檢查以下對比以核實這正是您想做的,然後儲存以下更改以完成撤銷編輯。
最新修訂版本 您的文字
第 2 行: 第 2 行:
  
 
本段落中,光華 = 中華白 = 亞洲盃中華隊;僅稱中華 = 中華藍 = 亞運中華隊
 
本段落中,光華 = 中華白 = 亞洲盃中華隊;僅稱中華 = 中華藍 = 亞運中華隊
 
=== 亞洲盃前 ===
 
  
 
*4月10日,消息傳出[[戴維斯]]打不成[[亞運]],因為亞運規定至少要入籍滿三年,戴維斯至2014年9月為止只入籍滿一年。但中華隊總教練許晉哲表示努力尋找替代方案。
 
*4月10日,消息傳出[[戴維斯]]打不成[[亞運]],因為亞運規定至少要入籍滿三年,戴維斯至2014年9月為止只入籍滿一年。但中華隊總教練許晉哲表示努力尋找替代方案。
第 11 行: 第 9 行:
 
**定調許晉哲帶領中華隊打亞運,[[Otis Hughley]]帶領光華隊打[[亞洲盃]],戴維斯也會助陣亞洲盃。
 
**定調許晉哲帶領中華隊打亞運,[[Otis Hughley]]帶領光華隊打[[亞洲盃]],戴維斯也會助陣亞洲盃。
 
**擬採大名單如下(部分人在兩名單中皆有出現):
 
**擬採大名單如下(部分人在兩名單中皆有出現):
***中華隊26人(此名單同時為交與亞運主辦單位的可遞補名單):洪志善(旅外)、葛記豪(璞園)、陳世念(台灣大)、林志傑(旅外)、張宗憲(旅外)、劉錚(台啤)、楊敬敏(旅外)、呂政儒(裕隆)、蔡文誠(璞園)、田壘(旅外)、曾文鼎(旅外)、吳岱豪(台灣大)、戴維斯(璞園)、簡嘉宏(璞園)、李德威(裕隆)、周柏臣(裕隆)、陳世杰(璞園)、鄭人維(台灣大)、周儀翔、張容軒(台灣大)、簡浩、呂奇旻(台啤)、林金榜(璞園)、吳宏興(璞園)、林郅為(文化畢)、Joe Alexander。
+
***中華隊26人:洪志善(旅外)、葛記豪(璞園)、陳世念(台灣大)、林志傑(旅外)、張宗憲(旅外)、劉錚(台啤)、楊敬敏(旅外)、呂政儒(裕隆)、蔡文誠(璞園)、田壘(旅外)、曾文鼎(旅外)、吳岱豪(台灣大)、戴維斯(璞園)、簡嘉宏(璞園)、李德威(裕隆)、周柏臣(裕隆)、陳世杰(璞園)、鄭人維(台灣大)、周儀翔、張容軒(台灣大)、簡浩、呂奇旻(台啤)、林金榜(璞園)、吳宏興(璞園)、林郅為(文化畢)、Joe Alexander。
 
***光華隊28人:陳盈駿(旅美)、彭俊諺(璞園)、高健益(台銀)、賴國維(台啤)、蔣淯安(台體畢)、劉錚(台啤)、呂奇旻(台啤)、周儀翔(北體)、林力仁(璞園)、盧冠良(台藝)、陳哲語(台啤)、蕭順議(台藝)、胡瓏貿(旅美)、施顏宗(義守)、張家榮(達欣)、劉韋辰(台灣大)、林耀宗(台灣大)、胡凱翔(裕隆)、陳冠全(國體)、潘冠翰(裕隆)、李俊緯(台啤)、林郅為(文化)、吳宏興(璞園)、李德威(裕隆)、蘇柏彰(璞園)、陳孝榮(台灣大)、蘇奕晉(明道)、范士恩(台科大)。(後賴國維因赴中打[[NBL]]退出,[[陳山眉]]受到Otis教練青睞而入選)
 
***光華隊28人:陳盈駿(旅美)、彭俊諺(璞園)、高健益(台銀)、賴國維(台啤)、蔣淯安(台體畢)、劉錚(台啤)、呂奇旻(台啤)、周儀翔(北體)、林力仁(璞園)、盧冠良(台藝)、陳哲語(台啤)、蕭順議(台藝)、胡瓏貿(旅美)、施顏宗(義守)、張家榮(達欣)、劉韋辰(台灣大)、林耀宗(台灣大)、胡凱翔(裕隆)、陳冠全(國體)、潘冠翰(裕隆)、李俊緯(台啤)、林郅為(文化)、吳宏興(璞園)、李德威(裕隆)、蘇柏彰(璞園)、陳孝榮(台灣大)、蘇奕晉(明道)、范士恩(台科大)。(後賴國維因赴中打[[NBL]]退出,[[陳山眉]]受到Otis教練青睞而入選)
  
第 26 行: 第 24 行:
  
 
*5月26日,正式公布光華(中華白)20人培訓名單,同時赴高雄進行Nike籃球訓練營的活動:
 
*5月26日,正式公布光華(中華白)20人培訓名單,同時赴高雄進行Nike籃球訓練營的活動:
總教練[[Otis Hughley]],助理教練[[黃萬隆]]、[[顏行書]],另找來美籍體能訓練師I. McBrid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第 77 行: 第 74 行:
 
*6月19日,中華藍白兩隊打首次對抗賽,以平手收尾。
 
*6月19日,中華藍白兩隊打首次對抗賽,以平手收尾。
  
*7月1日,亞洲盃官網登出中華隊最後十二人名單(數據為亞洲盃官網數據):
+
*7月1日,亞洲盃官網登出中華隊最後十二人名單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球員 || 出生年 || 位置 || 身高 || 年齡 || || 球員 || 出生年 || 位置 || 身高 || 年齡
+
|-
+
| 彭俊彥 || 1989年 || PG || 182公分 || 25歲 || || [[戴維斯]] || 1983年 || C || 203公分 || 31歲
+
|-
+
| [[陳盈駿]] || 1993年 || PG || 180公分 || 21歲 || || [[周儀翔]] || 1991年 || PG || 190公分 || 23歲
+
|-
+
| [[呂奇旻]] || 1989年 || F || 188公分 || 25歲 || || 張容軒 || 1987年 || SG || 194公分 || 27歲
+
|-
+
| [[劉錚]] || 1990年 || F || 192公分 || 24歲 || || 陳孝榮 || 1990年 || F || 197公分 || 25歲
+
|-
+
| [[胡瓏貿]] || 1992年 || PF || 196公分 || 22歲 || || [[林郅為]] || 1992年 || C || 200公分 || 22歲
+
|-
+
| 李德威 || 1991年 || C || 200公分 || 23歲 || || 陳冠全 || 1993年 || C || 197公分 || 21歲
+
|}
+
 
+
=== 亞洲盃 ===
+
 
+
*7月11日,亞洲盃開打,中華隊預賽對上約旦85:63勝。
+
**戴維斯21分17籃板,EFF31;劉錚18分5助攻4抄截,EFF21
+
*7月12日預賽第二場,對菲律賓64:78負。
+
**彭俊諺8助攻,EFF15
+
*7月15日預賽第三場,對新加坡86:65勝。(註:烏茲別克退賽,所以預賽少打一場)
+
**張容軒20分,EFF21;劉錚4抄截;陳盈駿5助攻。
+
*7月17日八強賽,對日本76:62勝。
+
**戴維斯20籃板,EFF31;劉錚22分3抄截2火鍋6籃板,EFF27;陳盈駿16分,EFF10
+
*7月18日四強賽,對中國84:73勝。
+
**劉錚22分5抄截3火鍋4籃板2助攻,EFF25;戴維斯EFF19;陳盈駿16分,EFF15。
+
*7月19日冠軍戰,對伊朗79:89負。
+
**戴維斯19分12籃板,EFF30;陳盈駿16分5助攻4抄截,EFF21;劉錚4抄截,EFF11
+
*最終中華隊得到亞軍
+
**為亞洲盃(含前身史坦克維奇盃)最佳戰績,並與中國正式國際賽交手三連勝
+
**戴維斯為命中率榜榜首,index of success第一;劉錚得分王、抄截王(總抄截數高出第二名十次)
+
 
+
=== 亞洲盃後─瓊斯盃前 ===
+
 
+
*7月22日、23日,劉錚、戴維斯、李德威陸續從光華到中華報到。
+
*7月24日,中華赴韓移訓,但吳岱豪、林志傑、葛紀豪留在台灣復建。
+
*7月25日,中華在南韓與南韓世界盃隊伍進行第一場不公開友誼賽,韓國102-66勝(29-11,18-20,20-22,35-13)
+
*7月27日,中華與南韓世界盃隊伍進行第二場不公開友誼賽,韓國103-70勝(19-21, 31-20, 25-13, 28-19)
+
 
+
=== 瓊斯盃 ===
+
*瓊斯盃中華隊登錄名單如下:
+
**中華藍:[[陳世念]]、[[楊敬敏]]、[[葛記豪]]、[[陳世杰]]、[[洪志善]]、[[劉錚]]、[[張宗憲]]、[[蔡文誠]]、[[鄭人維]]、[[呂政儒]]、[[林志傑]]、[[戴維斯]]、[[李德威]]、[[吳岱豪]]、[[曾文鼎]]、[[周柏臣]](為18培訓名單少了鄭人維、簡嘉宏)
+
**中華白:[[陳則語]]、[[彭俊諺]]、[[陳山眉]]、[[周儀翔]]、[[胡瓏貿]]、[[陳盈駿]]、[[陳孝榮]]、[[林耀宗]]、[[林郅為]]、[[陳冠全]]、[[潘冠翰]]、[[吳宏興]]、[[呂奇旻]]、[[張容軒]]、[[劉韋辰]](為18培訓人員少了戴維斯、劉錚、李德威)
+
*8月9日,第三十六屆瓊斯盃於天母開打,中華白62:71負約旦,中華藍88:77勝日本。
+
*8月10日,中華白84:87負南韓,中華藍85:70勝美國
+
*8月11日,中華白80:84中華藍
+
*8月12日,中華白85:75勝伊朗,中華藍61:69負埃及
+
*8月13日,中華白79:69勝日本,中華藍78:72勝約旦
+
*8月14日,中華白56:86負美國,中華藍84:76勝伊朗
+
*8月15日,中華白59:83負埃及,中華藍95:101負南韓
+
*8月16日,準決賽,中華白97:92勝伊朗,中華藍96:86勝美國
+
*8月17日,排名賽,中華白73:71勝日本,中華藍79:83負南韓,中華白奪得第五,中華藍排名第二。
+
 
+
=== 亞運前 ===
+
*瓊斯盃結束前夕,亞運報名即已截止。體委會公布十二人名單,而總教練許晉哲對於提早公布名單略為不滿,同時也表示只要球員有傷勢都可能會遞補,不能保證是最後的亞運上場名單。
+
**洪志善、陳世杰、葛記豪、呂政儒、劉錚、張宗憲、楊敬敏、曾文鼎、戴維斯、林志傑、吳岱豪、田壘
+
*8月20日,亞運主辦國南韓公布籃球分組名單。中華隊上屆亞運並未打進八強,本來此屆須從資格賽開始打起,但北韓退出比賽,交叉比對分數後判定上屆第九為中華,於是遞補進入,免打資格賽。
+
*8月24日,移訓美國加州。
+
*8月31日,張宗憲手掌骨裂受傷。
+
*赴美移訓期間,在台灣出生的NBA球員[[Joe Alexander]]受邀觀看中華隊訓練,也表示有意願打中華隊。
+
*9月2日,主辦國南韓對參賽選手做出審查,認定戴維斯與菲律賓的Blatche沒有資格打亞運,推翻亞奧會先前給我方的答覆。籃協秘書長裡一中表示,一直與亞奧會再三確認,卻在最後被南韓否決,一樣無奈。
+
*9月4日,公布遞補人選,原本因老婆待產而不打的蔡文誠扛下張宗憲的缺,周柏臣遞補戴維斯。
+
*9月6日,FIBA秘書長[[Patrick Baumann]]致函亞運籌組委員會,認為應讓菲律賓的Blatche參賽,讓戴維斯參賽與否仍有一絲曙光。
+
*9月7日,中華隊抵返台灣,許晉哲表示林志傑復原良好,而田壘復原進度不如預期。
+
  
 
== U18亞青 ==
 
== U18亞青 ==
第 153 行: 第 84 行:
 
**大前鋒:曾品富(強恕) 195  周暐宸(宜中) 188  李冠毅(能仁) 188  陳柏良(三民) 195  周桂羽(南湖) 188
 
**大前鋒:曾品富(強恕) 195  周暐宸(宜中) 188  李冠毅(能仁) 188  陳柏良(三民) 195  周桂羽(南湖) 188
 
**中鋒:孫思堯(松山) 200  葛彥辰(南山) 195  高仕杰(南湖) 195  劉鎮葳(東泰) 200  賴英傑(能仁) 195
 
**中鋒:孫思堯(松山) 200  葛彥辰(南山) 195  高仕杰(南湖) 195  劉鎮葳(東泰) 200  賴英傑(能仁) 195
*原本7月12日要公布的男籃14人名單,因傷兵眾多,延後至20日公布,同時甫接下領隊的[[徐一鳴]]也因病退出:
 
**賴英傑(能仁家商)、陳柏宏(能仁家商)、李冠毅(能仁家商)、林明毅(南湖高中)、曾柏喻(南湖高中)、高仕杰(南湖高中)、葛彥辰(南山高中)、孫永成(南山高中)、許軒瑜(松山高中)、孫思堯(松山高中)、陳懷安(強恕高中)、曾品富(強恕高中)、張偉帆(屏東高中)及杜思汗(新榮高中)。
 

請注意您對台灣籃球維基館的所有貢獻都被認為是在創用CC(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下發佈,請檢視在台灣籃球維基館:版權訊息的細節。 如果您不希望您的文字被任意修改和再散佈,請不要提交。
您同時也要向我們保證您所提交的內容是您自己所作,或得自一個不受版權保護或相似自由的來源。 不要在未獲授權的情況下發表!

取消 | 編輯說明 (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