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籃球維基館:網站日誌: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台灣籃球維基館
跳轉到: 導覽搜尋
2011年12月
第 1 行: 第 1 行:
 
=2011年=
 
=2011年=
 
==2011年11月==
 
==2011年11月==
 +
[[Image:Wikibasketballlogo beta1.png|thumb|120px|本館LOGO Beta1]]
 
*11.14:繼台灣棒球維基館後,本館發起人[[User:台灣阿成|台灣阿成]]再度提出以MediaWiki建立「籃球維基館」的想法,並決定網站的授權協議採用CC-BY-SA。
 
*11.14:繼台灣棒球維基館後,本館發起人[[User:台灣阿成|台灣阿成]]再度提出以MediaWiki建立「籃球維基館」的想法,並決定網站的授權協議採用CC-BY-SA。
 
*11.16:本館正式上線,此外,本館發起人[[User:台灣阿成|台灣阿成]]同日也決定本館的正式名稱為「'''台灣籃球維基館'''」,網站網址分別為:
 
*11.16:本館正式上線,此外,本館發起人[[User:台灣阿成|台灣阿成]]同日也決定本館的正式名稱為「'''台灣籃球維基館'''」,網站網址分別為:
第 6 行: 第 7 行:
 
:*http://twbkball.dils.tku.edu.tw (暫無法使用)
 
:*http://twbkball.dils.tku.edu.tw (暫無法使用)
 
*11.17:本館第一個籃球頁面「[[台灣籃球史]]」被建立。
 
*11.17:本館第一個籃球頁面「[[台灣籃球史]]」被建立。
*11.21:本館LOGO第一次試作討論(見下圖)。
+
*11.21:本館LOGO第一次試作討論(見圖 Beta1)。
<gallery>
+
Image:Wikibasketballlogo beta1.png|本館LOGOBeta1
+
</gallery>
+
 
*11.22:開始以Piwik追蹤本館流量。
 
*11.22:開始以Piwik追蹤本館流量。
 
*11.23:開始以AWStats追蹤本館流量。
 
*11.23:開始以AWStats追蹤本館流量。
*11.28:本館LOGO第二次試作討論(見下圖),決定先做為本館暫時性LOGO。此外,預定於2011年12月2日對外公開本館。
+
[[Image:Wikibasketballlogo beta2.png|thumb|120px|本館LOGO Beta2]]
<gallery>
+
*11.28:本館LOGO第二次試作討論(見圖 Beta2),決定先做為本館暫時性LOGO。此外,預定於2011年12月2日對外公開本館。
Image:Wikibasketballlogo beta2.png|本館LOGOBeta2
+
</gallery>
+
  
 
==2011年12月==
 
==2011年12月==
 
*12.01:以「台灣籃球維基館」做為檢索詞彙,檢索結果的第4、5、6項為本館頁面,分別是[[台灣籃球史]]、[[首頁]]、[[ThisSite:網站日誌]],頁面的庫存時間則分別為11/26、11/25、11/26。
 
*12.01:以「台灣籃球維基館」做為檢索詞彙,檢索結果的第4、5、6項為本館頁面,分別是[[台灣籃球史]]、[[首頁]]、[[ThisSite:網站日誌]],頁面的庫存時間則分別為11/26、11/25、11/26。
 
*12.01:決定暫緩本館公開日期。
 
*12.01:決定暫緩本館公開日期。
*12.01:將預設向日葵LOGO更換為下圖。
+
*12.01:將預設向日葵LOGO更換為圖 Beta3。
<gallery>
+
[[Image:Wikibasketballlogo beta3.png|thumb|120px|本館LOGO Beta3]]
Image:Wikibasketballlogo beta3.png|本館LOGOBeta3
+
</gallery>
+
 
*12.02:開始以Google Analytics追蹤本館流量。
 
*12.02:開始以Google Analytics追蹤本館流量。
 
*12.02:以「台灣籃球維基館」做為檢索詞彙,檢索結果的第3、4、5項為本館頁面,分別是[[台灣籃球維基館]]、[[ThisSite:一般免責聲明]]、[[台灣籃球史]],頁面庫存時間皆為11/26。
 
*12.02:以「台灣籃球維基館」做為檢索詞彙,檢索結果的第3、4、5項為本館頁面,分別是[[台灣籃球維基館]]、[[ThisSite:一般免責聲明]]、[[台灣籃球史]],頁面庫存時間皆為11/26。
 
*12.03:在[[:baseball:台灣棒球維基館|台灣棒球維基館]]第六次聚會上首次對外公開本站。
 
*12.03:在[[:baseball:台灣棒球維基館|台灣棒球維基館]]第六次聚會上首次對外公開本站。
 
*12.05:本館在台灣棒球維基館與[http://facebook.com/wikibaseball 台灣棒球維基館粉絲頁]上宣傳,正式對外公開本站。
 
*12.05:本館在台灣棒球維基館與[http://facebook.com/wikibaseball 台灣棒球維基館粉絲頁]上宣傳,正式對外公開本站。
*12.05:將本館LOGO更換為Beta4版本(見下圖)。
+
[[Image:Wikibasketballlogo beta4.png|thumb|120px|本館LOGO Beta4]]
<gallery>
+
*12.05:將本館LOGO更換為Beta4版本(見圖Beta4)。
Image:Wikibasketballlogo beta4.png|本館LOGOBeta4
+
</gallery>
+
 
*12.05:陳穎([[user:子毓貓|子毓貓]])在個人部落格「OttoCat棒球新聞雜記」發表[http://ottocat.pixnet.net/blog/post/27647637 台灣籃球維基館,成立!]一文,該文同時轉發至Pixnet運動邦[http://channel.pixnet.net/sport/narticle/sportsmore/ottocat/27647637]。
 
*12.05:陳穎([[user:子毓貓|子毓貓]])在個人部落格「OttoCat棒球新聞雜記」發表[http://ottocat.pixnet.net/blog/post/27647637 台灣籃球維基館,成立!]一文,該文同時轉發至Pixnet運動邦[http://channel.pixnet.net/sport/narticle/sportsmore/ottocat/27647637]。
 
*12.05:圓球城市首度出現討論本館PO文[http://www.roundballcity.com/forums/thread/405019.aspx]。
 
*12.05:圓球城市首度出現討論本館PO文[http://www.roundballcity.com/forums/thread/405019.aspx]。

2011年12月14日 (三) 14:59的修訂版本

2011年

2011年11月

本館LOGO Beta1
  • 11.14:繼台灣棒球維基館後,本館發起人台灣阿成再度提出以MediaWiki建立「籃球維基館」的想法,並決定網站的授權協議採用CC-BY-SA。
  • 11.16:本館正式上線,此外,本館發起人台灣阿成同日也決定本館的正式名稱為「台灣籃球維基館」,網站網址分別為:
  • 11.17:本館第一個籃球頁面「台灣籃球史」被建立。
  • 11.21:本館LOGO第一次試作討論(見圖 Beta1)。
  • 11.22:開始以Piwik追蹤本館流量。
  • 11.23:開始以AWStats追蹤本館流量。
本館LOGO Beta2
  • 11.28:本館LOGO第二次試作討論(見圖 Beta2),決定先做為本館暫時性LOGO。此外,預定於2011年12月2日對外公開本館。

2011年12月

  • 12.01:以「台灣籃球維基館」做為檢索詞彙,檢索結果的第4、5、6項為本館頁面,分別是台灣籃球史首頁ThisSite:網站日誌,頁面的庫存時間則分別為11/26、11/25、11/26。
  • 12.01:決定暫緩本館公開日期。
  • 12.01:將預設向日葵LOGO更換為圖 Beta3。
本館LOGO Beta3
本館LOGO Beta4
  • 12.05:將本館LOGO更換為Beta4版本(見圖Beta4)。
  • 12.05:陳穎(子毓貓)在個人部落格「OttoCat棒球新聞雜記」發表台灣籃球維基館,成立!一文,該文同時轉發至Pixnet運動邦[1]
  • 12.05:圓球城市首度出現討論本館PO文[2]
  • 12.08:以關鍵字「台灣籃球」檢索Google,本館出現在第10筆(第1頁哦)!
  • 12.09:以關鍵字「籃球」檢索Google,本館出現在第9頁的第5筆(亦即第85名,已進入百名內)!
  • 12.11:以關鍵字「籃球」檢索Google,本館出現在第14頁的第4筆(亦即第134名,又掉出百名內)!
  • 12.12:(16:30)擁有193個頁面, 71張圖片, 36,736次點閱, 51位註冊使用者。
  • 12.14:以關鍵字「籃球」檢索Google,本館出現在第10頁的第9筆(亦即第99名,再次進百大)!
  • 12.14:(22:55)擁有309個頁面, 99張圖片, 48,671次點閱, 54位註冊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