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運動會籃球賽: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台灣籃球維基館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第 2 行: 第 2 行:
 
{{亞洲運動會導覽條}}
 
{{亞洲運動會導覽條}}
 
[[Image:Asian_Games_logo.png|250px|thumb|right|{{Image:Asian_Games_logo.png}}]]
 
[[Image:Asian_Games_logo.png|250px|thumb|right|{{Image:Asian_Games_logo.png}}]]
 +
{{未完成}}
 +
 
==簡介==
 
==簡介==
 
  '''亞洲運動會'''(Asia Games)(簡稱[[亞運會]]或[[亞運]]),其前身是[[遠東運動會]]。由於二次世界大戰,全球國際體育活動受到阻礙而暫時停止,直到世界恢復和平,國際性的體育活動才得以再度展開。[[1948年]]亞洲各國代表齊聚於第十四屆於倫敦的[[世運會]],中華民國提出恢復[[遠東運動會]]的提議,但只有菲律賓附議,其他國家則是主張另外組織擴大規模,結果獲得多數決議通過,亞洲運動會因而誕生。第二次會議,決議第一屆亞運會由[[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OCA)主辦,並於[[1951年]]3月4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當時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退守台灣,因此沒有派出代表出席比賽參加。從第二屆([[1954年]]舉行)開始,每四年舉行一屆,每屆會期不超過十六天,迄今已舉辦了16屆。由國際奧委會授權,管理亞洲地區的奧運會、洲際賽事和國際體育賽事,並承認亞洲運動會為正式的亞洲地區運動會。
 
  '''亞洲運動會'''(Asia Games)(簡稱[[亞運會]]或[[亞運]]),其前身是[[遠東運動會]]。由於二次世界大戰,全球國際體育活動受到阻礙而暫時停止,直到世界恢復和平,國際性的體育活動才得以再度展開。[[1948年]]亞洲各國代表齊聚於第十四屆於倫敦的[[世運會]],中華民國提出恢復[[遠東運動會]]的提議,但只有菲律賓附議,其他國家則是主張另外組織擴大規模,結果獲得多數決議通過,亞洲運動會因而誕生。第二次會議,決議第一屆亞運會由[[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OCA)主辦,並於[[1951年]]3月4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當時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退守台灣,因此沒有派出代表出席比賽參加。從第二屆([[1954年]]舉行)開始,每四年舉行一屆,每屆會期不超過十六天,迄今已舉辦了16屆。由國際奧委會授權,管理亞洲地區的奧運會、洲際賽事和國際體育賽事,並承認亞洲運動會為正式的亞洲地區運動會。
第 45 行: 第 47 行:
  
 
==相關頁面==
 
==相關頁面==
 
  
 
==外部連結==
 
==外部連結==
:*[http://www.gz2010.cn/ 第十六屆亞洲運動會官網]
+
:*[http://www.gz2010.cn/ 第十六屆亞洲運動會]
  
 +
{{頁面品質1|低}}
 
[[Category:亞洲運動會籃球賽]]
 
[[Category:亞洲運動會籃球賽]]
  
 
[[zh:亞洲運動會籃球比賽]]
 
[[zh:亞洲運動會籃球比賽]]

2018年9月3日 (一) 07:26的最新修訂版本

• 目前所在分類: 主分類 > 籃球 > 賽事 > 國際賽事 > 亞洲運動會籃球賽

亞洲運動會籃球賽
 第二屆 | 第三屆 | 第五屆 | 第六屆 | 第十一屆 | 第十二屆 | 第十三屆 


內容說明:亞洲運動會通用會徽。
圖片來源:英文維基百科。
PD本上傳圖片採用Public Domain授權,完全開放使用。


簡介[編輯]

  亞洲運動會(Asia Games)(簡稱亞運會亞運),其前身是遠東運動會。由於二次世界大戰,全球國際體育活動受到阻礙而暫時停止,直到世界恢復和平,國際性的體育活動才得以再度展開。1948年亞洲各國代表齊聚於第十四屆於倫敦的世運會,中華民國提出恢復遠東運動會的提議,但只有菲律賓附議,其他國家則是主張另外組織擴大規模,結果獲得多數決議通過,亞洲運動會因而誕生。第二次會議,決議第一屆亞運會由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OCA)主辦,並於1951年3月4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當時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退守台灣,因此沒有派出代表出席比賽參加。從第二屆(1954年舉行)開始,每四年舉行一屆,每屆會期不超過十六天,迄今已舉辦了16屆。由國際奧委會授權,管理亞洲地區的奧運會、洲際賽事和國際體育賽事,並承認亞洲運動會為正式的亞洲地區運動會。

  籃球項目從1951年的第一屆亞洲運動會開始就是正式比賽項目。

中華籃球代表隊歷屆概況[編輯]

男子組[編輯]

年度 屆別 比賽地點 成績 排名
1954年 第2屆 菲律賓(馬尼拉)  亞軍 菲律賓,中華,日本,韓國
1958年 第3屆 日本東京  亞軍 菲律賓,中華,日本,韓國
1966年 第5屆 泰國曼谷  第五 以色列,泰國,韓國,日本,中華,菲律賓,伊朗
1970年 第6屆 泰國曼谷  殿軍 韓國,以色列,日本,中國
1990年 第11屆 大陸北京  第五 大陸,菲律賓,南韓,日本,中華,阿聯,伊朗,北韓
1994年 第12屆 日本廣島  第六 大陸,南韓,日本,菲律賓,哈薩克,中華
1998年 第13屆 泰國曼谷  第五 大陸,南韓,菲律賓,哈薩克,中華,泰國,日本

女子組[編輯]

年度 屆別 比賽地點 成績 排名
1990年 第11屆 大陸北京  季軍 南韓,大陸,中華,日本,北韓,泰國
1994年 第12屆 日本廣島  殿軍 南韓,日本,大陸,中華
1998年 第13屆 泰國曼谷  殿軍 日本,大陸,南韓,中華,哈薩克,菲律賓,泰國

參考資料[編輯]

  • 亞洲運動會簡介
  • 湯銘新(民52)。我國參加國際籃球賽歷史。中華全國籃球委員會。

相關頁面[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